|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
ISSN 1673-1581(Print), 1862-1783(Online), Monthly
2016 Vol.17 No.11 P.821-904
Reviews
Roles of SIRT3 in heart failure: from bench to bedside
De-xing Hu, Xian-bao Liu, Wen-chao Song, Jian-an Wang
DOI: 10.1631/jzus.B1600253 Downloaded: 3298 Clicked: 6152 Cited: 0 Commented: 0(p.821-830) <Full Text><PPT> 2489
关键词组:SIRT3;心力衰竭;心肌肥厚;缺血再灌注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for liver fibrosis
Yang Guo, Bo Chen, Li-jun Chen, Chun-feng Zhang, Charlie Xiang
DOI: 10.1631/jzus.B1600101 Downloaded: 3659 Clicked: 6388 Cited: 6 Commented: 0(p.831-841) <Full Text><PPT> 2202
关键词组:间充质干细胞;肝纤维化;细胞治疗
Articles
Radosław Wieczór, Anna Maria Wieczór, Grażyna Gadomska, Katarzyna Stankowska, Jacek Fabisiak, Karol Suppan, Grzegorz Pulkowski, Jacek Budzyński, Danuta Rość
DOI: 10.1631/jzus.B1600009 Downloaded: 2830 Clicked: 4465 Cited: 0 Commented: 0(p.842-849) <Full Text><PPT> 1988
创新点:将血管生成与超重和肥胖及下肢局部缺血联系起来,并根据BMI评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方法:研究组包括46名Fontaine等级IIa至IV且没有任何肿瘤疾病史的PAD症状患者,其中15名BMI正常,21名超重,10名肥胖。对照组由30名不超重且不肥胖的健康非吸烟志愿者组成。试验在上午休息时间采集两组静脉血的血浆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确定血浆中的VEGF-A、sVEGFR-1和sVEGFR-2浓度。
结论:如果PAD患者同时伴随着超重或者肥胖,会影响血管再生的过程。sVEGFR-2水平和BMI值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代谢紊乱患者中的一些抗血管生成因子患病率的线性增长的原因,同时这可能是导致PAD患者侧支循环发展效率不完全的众多因素之一。
关键词组:超重;肥胖;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1型和2型受体;外周动脉疾病
Nazar Ali Korejo, Quan-wei Wei, Atta Hussain Shah, Fang-xiong Shi
DOI: 10.1631/jzus.B1600136 Downloaded: 3044 Clicked: 4750 Cited: 3 Commented: 0(p.850-863) <Full Text><PPT> 1991
创新点:以小鼠为模型,首次研究并发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对雄性哺乳动物睾丸、附睾发育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方法:32只ICR品系小鼠分为四组:对照组(C)、糖尿病组(D)、糖尿病+甲亢组(DH)和甲亢组(H)。D组小鼠以200 mg/kg剂量单次腹膜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成功。另对其中一半以0.3 mg/kg剂量每天注射甲状腺素,组成DH组。小鼠试验结束后,采集睾丸、附睾和血液,并离心分离获得血清。睾丸和附睾用4%(0.04 g/ml)多聚甲醛固定,并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 & E)观察睾丸和附睾组织形态学变化,用放射免疫测定(RI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睾酮、促甲状腺激素(TSH)、胰岛素、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含量并进行分析。
结论:D和DH组小鼠的体重、睾丸和附睾的重量显著降低。相比于正常甲亢或糖尿病小鼠,DH组中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甲状腺激素可能是通过改变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血糖水平对血糖稳态产生瞬时影响。 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在DH和H组小鼠睾丸中,输精管管腔增大,上皮厚度减少,睾丸生殖干细胞发生萎缩性变化。DH组小鼠的附睾头呈现主细胞压实、纤毛、脂质空泡化和炎症浸润现象。在附睾尾部观察到了小管完整性受损、透明细胞聚积和细胞脱落,并发现圆形精子。对于DH和H组,甲亢提高了小鼠血清睾酮水平,并损害了附睾的组织形态。总之,本试验模拟了多腺体自身免疫综合征对雄性繁殖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男性并发糖尿病和甲亢患者不育的原因。
关键词组:糖尿病;甲亢;睾丸和附睾形态
In vitro remineralization of hybrid layers using biomimetic analogs
Hui-ping Lin, Jun Lin, Juan Li, Jing-hong Xu, Christian Mehl
DOI: 10.1631/jzus.B1600151 Downloaded: 2904 Clicked: 4592 Cited: 0 Commented: 0(p.864-873) <Full Text><PPT> 1957
创新点:(1)多数仿生再矿化研究集中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牙本质粘结剂界面的再矿化情况,鲜有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作为观察手段的。虽有研究应用CLSM,但也仅是从定性的角度比较再矿化效应,没有定量分析比较,难以令人信服。而本项研究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对比。(2)本研究从当前牙本质粘结剂系统(共七代)常用的后四代中选择典型代表产品为研究对象,便于横向比较各类粘结剂。(3)本研究的定量结果除了比较同一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矿化情况,还增加了纵向分析思路,进一步比较矿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不同牙本质粘结剂粘结界面的矿化情况。
方法:将96颗健康前磨牙按照FluoroBond II、Xeno-III和iBond粘结剂随机分为3组,每颗牙均暴露表层牙本质。3种粘结剂分别严格按照各自产品说明书处理牙本质表面,牙合面堆制5 mm厚的树脂。每颗牙沿牙合-龈向切成0.9 mm厚的薄片,获取中间两片样本用于矿化组和模拟组。矿化组采用含聚乙烯磷酸和聚丙烯酸的再矿化液浸泡;模拟组采用不含聚乙烯磷酸和聚丙烯酸的模拟体液浸泡。各组标本在储存1、2、3和4个月后,各取出8片,经苏丹明B荧光染料染色24 h,冲洗,吹干,置CLSM下观察渗入混合层及粘结层的荧光情况,测量荧光面积、平均荧光量及总荧光量。所有数据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ANOVA)和Tukey’s HSD检验分析。
结论:本研究中聚丙烯酸和聚乙烯磷酸双仿生类似物分子对FluoroBond II、Xeno-III及iBond粘结剂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再矿化效应,其中对iBond粘结剂再矿化效应最明显,FluoroBond II粘结剂次之,Xeno-III粘结剂再矿化效应较差,但能够起到抵制基底矿物继续丢失或阻止胶原降解的作用。CLSM结合应用苏丹明B是量化混合层再矿化的一项有效手段。因此,上述双仿生类似物分子应用于口腔粘结剂修复材料促使混合层再矿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组:再矿化;牙本质;粘结树脂;仿生类似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
Lie-dao Yu, Zhi-yun Feng, Xuan-wei Wang, Zhi-heng Ling, Xiang-jin Lin
DOI: 10.1631/jzus.B1600077 Downloaded: 2845 Clicked: 5348 Cited: 0 Commented: 0(p.874-881) <Full Text><PPT> 1954
创新点:首次报道在H7N9禽流感治愈患者中出现念珠菌脊柱感染,经过彻底的清创融合内固定和唑类抗真菌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文献研究发现了念珠菌和曲霉菌这两大主要真菌在脊柱感染中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和临床结局均有不同。念珠菌脊柱感染治愈率为92.3%,而曲霉菌为70.2%。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四点,念珠菌血培养结果阳性率更高(41.0% vs. 24.5%),神经损害发生概率更低(25.6% vs. 43.6%),手术方式更多地选用彻底病灶清除加融合内固定(60.5% vs. 39.6%),术后多选用唑类抗真菌药。
方法:在PubMed和Google Scholar搜集念珠菌和曲霉菌脊柱感染的病例,提取患者一般信息、临床症状、感染部位、病原学结果、治疗方法、治疗结局和复发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结论:念珠菌脊柱感染的治愈率相对曲霉菌脊柱感染更高,这可能与念珠菌可以早期发现,神经损害较少,更多地选用彻底病灶清除和唑类抗真菌药有关。真菌脊柱感染可以通过合适的手术和抗真菌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关键词组:真菌脊柱感染;H7N9感染;念珠菌;曲霉菌;综述
Hong-xia Feng, Rokayya Sam, Lian-zhou Jiang, Yang Li, Wen-ming Cao
DOI: 10.1631/jzus.B1600173 Downloaded: 2821 Clicked: 4769 Cited: 0 Commented: 0(p.882-891) <Full Text><PPT> 2053
创新点:首次在油茶籽油中采用制备型硅胶柱层析-高效 体积排阻色谱技术,监测了极性化合物总量及其组分分布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预估油茶籽油的使用寿命,为煎炸用油的选择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方法:取等量市售油茶籽油、橄榄油、大豆油和棕榈油,在180 °C分别加热2、4、6、8和10小时并收集样品。实验结束后,首先利用制备型硅胶柱层析分离测定总极性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并采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极性化合物组分进行定量分析。
结论:油茶籽油在加热过程中所形成的极性化合物总量(TPC)呈线性增加趋势,其形成速率显著低于橄榄油和大豆油(图1)。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油茶籽油中的氧化甘油三酯(ox-TGM)、氧化甘油三酯二聚物(TGD)和氧化甘油三酯多聚物(TGO)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此外,ox-TGM和TGD在油茶籽油中的形成速率明显低于其在橄榄油和大豆油中的形成速率,然而这三种油脂之间的TGO含量的变化不存在显著差异(图4)。综上所述,油茶籽油可作为一种具有开发前景和健康食用价值的煎炸用油。
关键词组:油茶籽油;极性化合物;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技术;氧化
Yun Wu, Yi-ping Xia, Jia-ping Zhang, Fang Du, Lin Zhang, Yi-di Ma, Hong Zhou
DOI: 10.1631/jzus.B1600231 Downloaded: 3229 Clicked: 4642 Cited: 0 Commented: 0(p.892-904) <Full Text><PPT> 1969
创新点:本研究首次采用安全无残留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腐殖酸处理,并探讨了其对百合离体鳞茎发育的有效影响及内在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生理生化机制。
方法:以构建的离体模式体系下形成的百合单芽,接种至含不同浓度腐殖酸(0、0.2、2.0和20.0 mg/L)的培养基上,每隔15天取样一次,测定株高等7个形态指标;同时,取鳞茎测定主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蔗糖、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关键淀粉合成酶(AGPase、SSS和GBSS)活性。
结论:随腐殖酸处理浓度升高,相对鳞茎重量下降,从而打破库-源平衡,低浓度腐殖酸(0.2 mg/L)处理效果最佳,鳞茎重量为468 mg(为对照的2.9倍),鳞茎直径达11.68 mm。具体来说,低浓度腐殖酸处理可促进根系发育,并在发育早期大幅促进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并通过加速蔗糖/淀粉利用及转换延缓了碳饥饿出现时间。
关键词组:小鳞茎发育;腐殖酸;淀粉代谢;库-源转换;东方百合‘索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