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ing Service

Polishing & Checking

Current Issues: <JZUS-A> <JZUS-B> <FITEE>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ISSN 1673-565X(Print), 1862-1775(Online), Monthly

CONTENTS

Research Articles

A learning-based control pipeline for generic motor skills for quadruped robots

Yecheng SHAO, Yongbin JIN, Zhilong HUANG, Hongtao WANG, Wei YANG

DOI: 10.1631/jzus.A2300128 Downloaded: 583 Clicked: 708 Cited: 0 Commented: 0(p.443-454) <Full Text><PPT> 7

Chinese summary   <1>  ??????????????????

作者:邵烨程1,2,金永斌1,2,黄志龙4,王宏涛1,2,3,杨卫1,2
机构:1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中国杭州,310027;2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中国杭州,311200;3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杭州,310058;4浙江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国杭州,310027
目的:控制四足机器人实现连续、可控的多种运动。
创新点:1.将动作生成与基于动作模仿的强化学习方法结合,使用同一个控制器,跟踪不同运动学轨迹,在实物机器人上实现步态切换、高抬腿和跳跃等不同动作。2.提出参考轨迹可预测性的概念,强化学习控制器具备挖掘参考轨迹内在关联性的能力,揭示动作模仿中控制器输入的参考轨迹长度对控制器性能的影响机理。
方法:1.通过动作捕获、草绘与轨迹优化等方法,建立运动轨迹数据库。2.通过基于动作模仿的强化方法,在仿真环境中训练控制器模仿数据库中的动作。3.基于控制器设计动作状态机,根据用户指令实时生成可控的运动轨迹,作为控制器的输入,实现对实物机器人的控制。4.提出参考轨迹可预测性的概念,分析参考轨迹长度对控制器性能的影响。
结论:1.本文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在实物机器人上实现对多种技能的控制。2.参考轨迹长度对控制器性能的影响是通过可预测性实现的;对于可预测性低的运动,可以通过补充参考轨迹长度提高控制器性能。

关键词组:四足机器人;强化学习;动作生成;控制

Geometrical transition properties of vortex cavitation and associated flow-choking characteristics in poppet valves

Liang LU, Zhongdong LIANG, Yuming LIU, Zhipeng WANG, Shohei RYU

DOI: 10.1631/jzus.A2300114 Downloaded: 343 Clicked: 489 Cited: 0 Commented: 0(p.455-469) <Full Text><PPT> 11

Chinese summary   <1>  ???????????????????

作者:陆亮1,2,梁中栋1,刘禹明1,王志鹏2,Shohei RYU3
机构:1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中国上海,201804;2同济大学,教育部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前沿科学中心,中国上海,201210;3日立建机株式会社,技术研究实验室,日本土浦,300-0013
目的:伴随数字阀在流体控制中日益体现的高端品质,锥阀作为数字阀的主要阀芯结构,其空化与流量饱和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借助实验与仿真手段,旨在揭示漩涡空化成形机理及其伴随孔口长径比形态变迁的物理规律,以及大尺度空化对流量饱和的影响特性,为高品质锥阀结构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创新点:1.应用流束收缩理论定义锥阀固定型与离散型空化的漩涡成型机理与形态变迁规律;2.使用大涡模拟合理复现空化形态并揭示空化对流量饱和的影响规律。
方法:1.通过可视化实验,获得锥阀空化的几何形态,并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2.通过数值计算,研究空化形态随锥阀结构的变化规律;3.利用阀口开度、密封长度和阀芯半锥角三个参数定义长径比无量纲指标,衡量空化形态与流量饱和特性的变化规律。
结论:1.锥阀阀口流束内外收缩性质的不同,导致阀口内部固定漩涡与阀口下游离散漩涡的差异,进而形成固定漩涡空化和离散漩涡空化的形态区别。2.使用阀口开度、密封长度和阀芯半锥角定义阀口等效长径比,可用于评价空化几何形态的变迁规律。3.固定漩涡空化对流量饱和的影响程度较大;离散漩涡空化因完整的溃灭过程而对流量饱和影响较小。

关键词组:锥阀;流束收缩;漩涡流动;蒸汽空穴;流量饱和

Fault diagnosis of a marine power-generation diesel engine based on the Gramian angular field and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ongyue LI, Yihuai HU, Jiawei JIANG, Dexin CUI

DOI: 10.1631/jzus.A2300273 Downloaded: 514 Clicked: 790 Cited: 0 Commented: 0(p.470-482) <Full Text><PPT> 9

Chinese summary   <1>  ??????????????????????????

作者:李从跃1,胡以怀1,蒋佳炜2,崔德馨1
机构:1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中国上海,201306;2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中国上海,201411
目的:船用发电柴油机工作环境恶劣,在内外多激励源的干扰下,振动信号呈现非线性非平稳性的特点。本文旨在对船舶发电柴油机的振动信号进行有效特征提取并准确识别故障类型。同时,研究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提高船舶发电柴油机的故障诊断精度。
创新点:1.一维振动信号可通过格拉姆角场转换为二维图像;一维振动信号可以映射到二维图像的颜色、点、线和其他特征;为充分利用故障特征信息,将格拉姆角和场和格拉姆角差场获得的图像进行加权平均融合。2.利用多注意力机制来优化卷积神经网络学习机制,使网络有选择地提取信号中的关键特征信息。
方法:1.对船舶发电柴油机的气阀间隙进行故障预设,采集柴油机不同健康状态振动信号。2.将振动信号转化为二维图像,并将格拉姆角和场和格拉姆角差场获得的图像进行加权平均融合,以充分利用原信号中的故障特征信息。3.将融合后的图像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自适应特征提取和故障识别。
结论:1.所提方法可准确识别故障类型,平均诊断精度可达98.40%;与其他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故障诊断精度。2.在不同信噪比下,所提方法与无注意力机制方法相比,准确精度可提高14.80%。3.融合后的图像可为神经网络提供更充足的特征信息,因此具有更高的故障识别精度。4.变负荷实验中,所提方法的准确率均保持在89.00%以上,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稳定性。

关键词组:多注意力机制;卷积神经网路;格拉姆角场;图像融合;船舶发电柴油机;故障诊断

Deformat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seawall, considering the strength uncertainty of cement mixing piles

Yuansheng YU, Lingling LI, Xiangmiao KONG, Chengyuan LI, Zhen GUO

DOI: 10.1631/jzus.A2300180 Downloaded: 519 Clicked: 454 Cited: 0 Commented: 0(p.483-501) <Full Text><PPT> 12

Chinese summary   <1>  ????????????????????????

作者:俞元盛1,李玲玲1,孔祥苗3,李成元4,国振1,2
机构:1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省海洋岩土工程与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杭州,310027;2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中国三亚,572000;3宁海县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中国宁波,315600;4宁海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所,中国宁波,315600
目的:水泥搅拌桩桩强往往因受到原位土体含水率和水泥掺量等因素影响而存在不确定性。本文旨在基于试验所得桩强分布,通过随机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不同形式的桩强不确定性对海堤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依据确定性参数进行计算和设计对结构的影响。
创新点:1.基于十字板剪切试验,通过蒙特-卡罗抽样和插值确定水泥搅拌桩桩强分布;2.建立考虑桩强不确定性的随机有限元模型;3.对比不同形式的桩强不确定性对海堤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1.通过室内试验,得到不同含水率和水泥掺量下的水泥土短期强度;2.通过蒙特-卡罗抽样和双线性插值,获得水泥土强度分布参数;3.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USDFLD子程序赋予随机桩强,并通过大量算例分析桩强不确定性对海堤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
结论:1.水泥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受水泥掺量和原状土含水率影响;假设其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则固化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服从正态分布。2.水泥搅拌桩强度的提升能够显著抑制淤泥土和水泥搅拌桩桩身的塑性应变发展,进而使海堤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3.当水泥搅拌桩强度均值低于一定阈值时,海堤存在整体失稳风险;单根水泥搅拌桩内部的强度空间变异性对海堤稳定性具有更显著的影响。4.当桩强客观存在不确定性时,依据确定性参数进行计算和设计将使得结构偏于不安全,因此须留有更多的安全系数裕度。

关键词组:施工不确定性;水泥搅拌桩;水泥土强度;海堤稳定性;随机有限元;蒙特-卡罗模拟

Corrosion behavior and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carbon steel coated with ethylene chlorotrifluoroethylene (ECTFE)

Peihu SHEN, Jun WEN, Biqin DONG, Hedong LI, Minjia WANG

DOI: 10.1631/jzus.A2300157 Downloaded: 345 Clicked: 607 Cited: 0 Commented: 0(p.502-515) <Full Text><PPT> 11

Chinese summary   <1>  ECTFE?????????????????

作者:沈佩浒1,文俊1,董必钦2,李贺东1,王敏嘉1,3
机构:1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杭州,310018;2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中国深圳,518061;3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3
目的:钢结构应用广泛,但极易发生腐蚀。本研究旨在通过静电喷涂和低温热处理技术在碳钢表面制备乙烯-三氟氯乙烯(ECTFE)涂层,并对涂层钢的腐蚀行为及耐蚀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在ECTFE涂层保护下碳钢的界面腐蚀演变规律,并为钢结构耐久性技术的提升以及防腐涂层材料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创新点:1.将半结晶态的ECTFE涂层涂覆于碳钢表面,可对钢结构进行良好的腐蚀防护;2.涂层钢的边缘腐蚀行为会影响附着力,但涂层的致密结构依然能够起到屏障作用。
方法:1.采用静电喷涂结合低温热处理技术在碳钢表面制备ECTFE涂层;2.通过热分析仪TG-DSC确定ECTFE的致密化成型温度,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表征ECTFE涂层钢在3.5%(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中浸泡90d后前后涂层及界面的结构组成、形貌演变及元素分布,同时测试不同浸泡时期涂层钢的开路电位(OCP)、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动电位扫描特性。
结论:1.将ECTFE涂层在3.5%的NaCl溶液中浸泡90 d后,其外表面结构稳固;2. F离子能扩散进入钢基体,有助于涂层和钢基体的结合,但会削弱涂层的晶态结构;3.由于涂层边缘较薄,腐蚀介质容易从边缘侵入,造成边缘腐蚀;4.涂层钢在边缘腐蚀的情况下,由于涂层结构致密稳定,所以其依然具有优异的阻隔效果。

关键词组:涂层;氟树脂;边缘腐蚀;腐蚀行为;电化学性能

Effective removal of Sb(V)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micro-electrolysis with composite scrap iron-manganese as filler

Shangkun DING, Saihua HUANG, Yiping ZHANG, Yongchao ZHOU

DOI: 10.1631/jzus.A2300287 Downloaded: 473 Clicked: 570 Cited: 0 Commented: 475(p.516-524) <Full Text><PPT> 11

Chinese summary   <1>  ???????????????????

作者:丁尚坤1,黄赛花2,张仪萍1,周永潮1
机构:1浙江大学,市政工程研究所,中国杭州,310058;2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中国杭州,310018
目的:近年来锑污染日益严重,因此亟需探索出经济有效的方法除锑。本文旨在提出一种经济环保、操作简单、效果稳定的微电解除锑技术,并探究其去除效果、影响因素及去除机理。
创新点:1.提出了基于铁锰碳填料的微电解系统除锑;2.探究了铁锰碳微电解体系除锑的主要机理(包括氧化还原作用、吸附和共沉淀作用)。
方法:1.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铁碳质量比和锰含量的情况下,探究铁锰碳微电解去除性能的变化;2.对微电解产生的絮体进行X射线衍射、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比表面积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微观结构分析,探究铁锰复合双氢氧化物的形成和Sb(V)去除的机理。
结论:1.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0~24h、填料投加量为250g/L、pH值为6.5、铁碳比为1.6:1、Sb(V)初始浓度为1mg/L时,铁锰碳微电解的Sb(V)平均去除率比铁碳微电解高7.60%~9.67%。2.最佳实验工况下,铁锰碳微电解法的Sb(V)去除率可达91.85%。3.机理分析表明,在铁锰碳微电解反应中,部分Sb(V)被反应生成的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铁锰复合双氢氧化物絮体吸附去除,而另一部分被还原为Sb(III),并在混凝过程中生成Sb(OH)3沉淀,进而被絮体的吸附和共沉淀反应去除。

关键词组:锑;铁;锰;微电解;电化学;机理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

ISSN 1673-1581(Print), 1862-1783(Online), Monthly

CONTENTS

Reviews

Review: Key role of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1 (IRF-1) in regulating liver disease: progress and outlook

Tao CHEN, Shipeng LI, Dewen DENG, Weiye ZHANG, Jianjun ZHANG, Zhongyang SHEN

DOI: 10.1631/jzus.B2300159 Downloaded: 327 Clicked: 405 Cited: 0 Commented: 0(p.451-470) <Full Text><PPT> 15

Chinese summary   <2>  IRF-1???????????????????

陈涛1,李世朋4,邓德文1,5,张玮晔2,3,张建军2,沈中阳2,3,5
1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中心临床学院,中国天津市,300192
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科,中国天津市,300192
3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中国天津市,300192
4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中国郑州市,450000
5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中国天津市,300192
摘要: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是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的重要一员,其主要功能是能够与靶基因上的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ISRE)结合,进而在干扰素诱导的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IRF-1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死亡信号转导、增强免疫监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研究表明,IRF-1在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抑制肝炎病的复制、缓解肝纤维化的进展和加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等。IRF-1还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在临床上可作为预测肝癌预后和复发的潜在指标。此外,最新的研究还揭示了IRF-1在介导其他肝脏疾病中的潜在作用,如预防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抑制胆管细胞癌的生物学进展,预防细胞排斥反应等。虽然当前的研究极少涉及IRF-1的临床转化领域,但几种化合物和药物似乎可以通过激活IRF-1信号通路,在动物体特定肝脏疾病模型中发挥保护功能。在本文中,我们将综述既往文献以帮助解读IRF-1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提供未来转化医学应用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组: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肝炎病毒;肝纤维化;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肝癌

Review: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in infectious diseases

Ying LIU, Yongjun MA

DOI: 10.1631/jzus.B2300029 Downloaded: 328 Clicked: 441 Cited: 0 Commented: 0(p.471-484) <Full Text><PPT> 22

Chinese summary   <1>  ???????????mNGS?????????????

刘颖,马拥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检验科,中国金华市,321000
摘要:传染病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威胁。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对于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能无差别检测样本中所有的核酸(DNA和RNA)。随着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mNGS正从实验室研究向临床应用迈进,为病原体检测开辟了新的途径。大量研究表明,mNGS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潜力,尤其适用于难检测、罕见和新型病原。但是,mNGS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缺乏通用的、可验证的工作流程和质量保证;(2)对高宿主背景和低生物量的样本不敏感;(3)缺乏对海量数据分析和报告解读的标准化指导。因此,全面了解这项新技术将有助于促进mNGS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本文简要综述了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历史、主流测序平台和mNGS工作流程,并讨论了mNGS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该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感染性疾病;脑脊液(CSF);牛津纳米孔技术(ONT);微生物群

Research Articles

Sialyltransferase ST3GAL6 silencing reduces α2,3-sialylated glycans to regulate autophagy by decreasing HSPB8-BAG3 in the brain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Xiaocheng LI, Yaqing XIAO, Pengfei LI, Yayun ZHU, Yonghong GUO, Huijie BIAN, Zheng LI

DOI: 10.1631/jzus.B2300917 Downloaded: 408 Clicked: 311 Cited: 0 Commented: 0(p.485-498) <Full Text><PPT> 16

Chinese summary   <1>  ????????ST3GAL6?????????2,3-????????HSPB8-BAG3??????????????????

李小承1,肖雅清1,李鹏飞3,朱雅昀1,郭永红4,边惠洁2,李铮1
1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功能糖组学实验室,中国西安市,710069
2第四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国家分子医学转化中心,中国西安市,710032
3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实验中心,中国咸阳市,712046
4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传染病科,中国上海市,200135
摘要:肝性脑病(HE)是肝病(如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发展到终末期之后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氨中毒被认为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氨与自噬密切相关,但其对HE的自噬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唾液酸化是糖基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神经系统中,异常的唾液酸化会影响各种生理过程,例如神经发育和突触形成。ST3 β-半乳糖苷α2,3-唾液酸转移酶6(ST3GAL6)是一种重要的糖基转移酶,负责将α2,3-连接的唾液酸添加到底物并生成聚糖结构。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经氨诱导后,HE小鼠大脑和星形胶质细胞中ST3GAL6的表达上调,并且在氨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中,α2,3-唾液酸化聚糖和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Beclin-1的表达均上调。上述结果表明:ST3GAL6与HE中的自噬有关。因此,本研究将进一步确定ST3GAL6与自噬之间的调控关系。我们发现通过沉默ST3GAL6以及通过怀槐凝集素-II(MAL-II)和神经氨酸酶阻断或降解α2,3-唾液酸化聚糖可以抑制自噬。此外,沉默ST3GAL6的表达可以下调热休克蛋白β8(HSPB8)和Bcl2关联永生基因3(BAG3)的表达。值得注意的是,HSPB8的过表达可部分恢复因ST3GAL6表达沉默而导致的自噬水平降低。综上,我们的结果表明了ST3GAL6可通过HSPB8-BAG3复合物调节自噬。

关键词组:肝性脑病;高氨血症;自噬;ST3 β-半乳糖苷α2,3-唾液酸转移酶6(ST3GAL6);热休克蛋白β8(HSPB8)

Hemodialysis bilayer bionic blood vessels developed by the mechanical stimulation of hepatitis B viral X (HBX) gene- transfected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ongyi LIU, Yuanyuan ZHOU, Peng GUO, Xiongwei ZHENG, Weibin CHEN, Shichao ZHANG, Yu FU, Xu ZHOU, Zheng WAN, Bin ZHAO, Yilin ZHAO

DOI: 10.1631/jzus.B2300479 Downloaded: 350 Clicked: 620 Cited: 0 Commented: 0(p.499-512) <Full Text><PPT> 18

Chinese summary   <1>  ?????????????X??(HBX)?????????????????????

刘弘毅1,2,周媛媛1,2,郭鹏1,郑雄伟2,陈炜斌1,2,张世超2,付雨1,2,周旭1,万郑1,赵斌3,赵一麟1,2,4,5
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微创与介入治疗科,中国厦门市,361004
2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国厦门市,361102
3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中国厦门市,361008
4福建省慢性肝病肝癌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厦门市,361004
5厦门市细胞介入及介入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厦门市,361004
摘要:人工血管的移植(AVG)造瘘被广泛用于肾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人工血管的弹性和顺应性较差,容易导致狭窄,形成血栓。用于透析的理想人造血管应模拟天然血管的结构和成分,而天然血管主要由血管内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ECM)中的胶原蛋白维持。研究发现,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导的肝纤维化中,肝星状细胞(HSCs)变得异常活跃,并产生过多的 ECM 纤维。此外,机械刺激可促进 ECM分泌并重塑ECM的纤维结构。基于上述因素,我们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转染HSCs细胞,在体外模拟HBV病毒感染的过程。随后,将HBX-HSCs细胞种植入由聚己内酯-聚氨酯(PCL-PU)制备的内层致密、外层多孔的双层支架,通过机械力刺激HBX-HSCs分泌大量的胶原纤维,并促进其与血管支架的多孔结构进行交联。由此,我们获得了一种ECM-PCL-PU复合仿生血管,其在脱细胞后可作为透析用血管。最后,我们将制备得到的血管支架植入兔颈部动静脉瘘模型。该血管支架具有很强的拉伸强度和顺畅的血流,并在兔子体内形成了自体血管。综上,我们的研究展示了利用人体细胞创建仿生透析血管的方法,为创建临床透析血管通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组:复合双层仿生血管;细胞外基质;肝星状细胞;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机械力

Heme oxygenase 1 linked to inactivation of subchondral osteoclasts in osteoarthritis

Miao CHU, Guangdong CHEN, Kai CHEN, Pengfei ZHU, Zhen WANG, Zhonglai QIAN, Huaqiang TAO, Yaozeng XU, Dechun GENG

DOI: 10.1631/jzus.B2300303 Downloaded: 426 Clicked: 405 Cited: 0 Commented: 0(p.513-528) <Full Text><PPT> 16

Chinese summary   <1>  ??????1???????????????????

储淼1,2,陈广东1,陈楷1,3,朱鹏飞1,王振4,钱忠来1,陶华强1,徐耀增1,耿德春1
1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国苏州市,215006
2宜兴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国宜兴市,214299
3海安人民医院骨科,中国海安市,226600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中国苏州市,215028
摘要:骨关节炎(OA)是一种老年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破骨细胞活化在早期骨关节炎软骨下骨丢失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骨性关节炎中破骨细胞分化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从基因表达综合库(GEO)中筛选了与OA疾病进展和破骨细胞活化相关的基因表达谱。采用GEO2R和Funrich分析工具寻找差异表达基因(DEGs)。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致癌作用、活性氧和氧化应激反应主要参与OA软骨下骨的破骨细胞分化。此外,还鉴定了14个与氧化应激相关的DEGs。选择排名第一的差异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HMOX1)进行进一步验证。相关结果显示,OA软骨下骨破骨细胞活化过程中伴随着HMOX1的下调。在体外实验中发现,鼠尾草酚通过靶向HMOX1,上调抗氧化蛋白的表达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同时,在体内发现鼠尾草酚通过抑制软骨下骨破骨细胞的激活来减轻OA的严重程度。综上所述,软骨下骨氧化还原失稳态引起的破骨细胞活化是骨性关节炎进展的重要途径。在软骨下破骨细胞中靶向HMOX1可为早期OA的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关键词组:破骨细胞;氧化应激;骨关节炎(OA);血红素加氧酶1(HMOX1);鼠尾草酚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hospitalized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COVID-19 infec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Omicron wave: a single-center cohort study

Duo LV, Xishao XIE, Qinyun YANG, Zhimin CHEN, Guangjun LIU, Wenhan PENG, Rending WANG, Hongfeng HUANG, Jianghua CHEN, Jianyong WU

DOI: 10.1631/jzus.B2300538 Downloaded: 306 Clicked: 338 Cited: 0 Commented: 0(p.529-540) <Full Text><PPT> 14

Chinese summary   <1>  ?2019????????????????????????????????????????????

吕朵1,2,谢锡绍3,4,5,6,7,杨钦云8,陈芷珉3,4,5,6,7,刘光军3,4,5,6,7,彭文翰3,4,5,6,7,王仁定3,4,5,6,7,黄洪锋3,4,5,6,7,陈江华3,4,5,6,7,吴建永3,4,5,6,7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学部,中国杭州市,310003
2浙江省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杭州市,310003
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中国杭州市,310003
4浙江省肾脏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杭州市,310003
5浙江大学肾脏病研究所,中国杭州市,310003
6浙江省肾脏与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创医学研究中心,中国杭州市,310003
7中国中医药管理局III级实验室,中国杭州市,310003
8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中国杭州市,310003
摘要:2022年12月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在中国出现短期的暴发流行,大量肾移植受者在感染COVID-19后需住院治疗。本研究回顾分析了在2022年12月16日至2023年1月31日期间感染COVID-19并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随访截至2023年3月31日。本研究共纳入324名患者,其中位年龄为49岁,从出现症状到入院的中位时间为13天。分别有67例(20.7%)、11例(3.4%)和148例(45.7%)患者接受了莫那匹韦、阿兹夫定和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疗,29例(9.0%)患者接受了多种抗病毒药物治疗,48例(14.8%)接受了托珠单抗治疗,53例(16.4%)接受了巴瑞替尼治疗。其中,81例(25.0%)发生急性肾损伤(AKI),39例(12.0%)转入ICU治疗,55例(17.0%)发生真菌感染,50例(15.4%)最终发生移植肾失功。患者的28天死亡率为9.0%,截至随访终点时共有42例(13.0%)患者死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脑血管疾病、AKI出现、白介素-6(IL-6)水平大于6.8 pg/mL、每日平均糖皮质激素剂量大于50 mg以及真菌感染等因素与住院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结果表明,感染COVID-19后需住院治疗的肾移植受者死亡率很高。此外,服用免疫调节剂或过迟应用抗病毒药物,并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而且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使用则会增加死亡风险。

关键词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肾移植;住院治疗;死亡率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SSN 2095-9184 (print), ISSN 2095-9230 (online)

CONTENTS

Special Feature on Coordination of Networking and Computing: Architecture, Theory, and Practice (Editor-in-Chief: Xiaoyun WANG; Executive Lead Editors: Yong CUI, Tao SUN)

Editorial: Coordination of networking and computing: toward new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new services mode

Xiaoyun WANG, Tao SUN, Yong CUI, Rajkumar BUYYA, Deke GUO, Qun HUANG, Hassnaa MOUSTAFA, Chen TIAN, Shangguang WANG

DOI: 10.1631/FITEE.2430000 Downloaded: 99 Clicked: 120 Cited: 0 Commented: 0(p.629-632) <Full Text>

Chinese summary   <1>  ??????????????????????

王晓云1,孙滔2,崔勇3,Rajkumar BUYYA4,郭得科5
黄群6,Hassnaa MOUSTAFA7,田臣8,王尚广9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北京市,100032
2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北京市,100053
3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中国北京市,100084
4墨尔本大学计算与信息系统学院CLOUDS实验室,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尔本市,3010
5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长沙市,410073
6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中国北京市,100871
7英特尔公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95054
8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南京市,210023
9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市,100876
计算,作为信息处理的基石,在数字服务时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和"计算"分别用于信息传输和处理,传统上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并独立演进。近期,网络和计算协同、融合的演进趋势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相应地,"算力网"和"算力网络"等概念被陆续提出,电信标准化组织国际电信联盟(ITU-T)也已启动算网协同(coordination of networking and computing,CNC)的标准化工作,尤其关注架构和框架设计。网络与计算协同将带来几个直接好处:
能够在广域内有效调度资源,实现节能。中国在2022年启动的"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就是例证,该工程旨在引导产业界在有着丰富能源的中国西部地区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高效利用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
促进算力成为一种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这是人工智能先驱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愿景。其目的是使算力像家用水电一样容易获得,以弥合算力资源可获取性的差距。孙凝晖院士及其团队将上述能力命名为"computility",亦即基于网络提供泛在的信息处理能力。
显著提升用户体验。例如,沉浸式通信是以大流量、低延迟、频繁交互和高计算复杂性为特征的通信模式,其服务质量的评估需同时考虑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连接和计算的协同可以实现优化的平衡,例如选择合适的计算节点和网络传输路径。
本专题包括6篇文章--1篇前瞻观点、1篇综述和4篇研究论文。该专题可以看作对长久以来的经典问题--将系统设计为一个网络连接的超级计算机--的一次再探讨。通过对终端、边缘云和中心云进行计算资源的协同管理,实现端到端服务的优化至关重要。其核心理念是"以计算换传输",通过增强的算力减少数据处理时延,从而降低网络传输过程中对超低延迟传输的苛刻要求。通过系统性协同和集成,让网络和计算能力产生协同放大作用。为达到上述优势,需解决3个方面的重要问题:
对网络与算力的需求及资源进行标识,识别应用所需的算力和网络传输能力。了解如何识别和建模这些需求至关重要,特别对于异构和分布式计算资源。挑战在于确保有效分配原始数据或处理逻辑,以使用可用的计算资源。
及时与联合的感知算力和网络资源,收集与网络或算力相关的负载信息。由于采用不同监控方法,算力指标通常获取自算力基础设施组件,如云服务、虚拟机或容器。相比之下,网络连接指标通常依赖于端到端数据路径传输的测量。
计算和网络资源的协同调度需要系统性优化。促进终端设备、边缘计算和云服务之间的协作,涉及到为网络建立一个统一的"大脑",使得该网络化的"分布式计算系统"中的资源提供者可协作地应对多维资源调度的挑战。
除以上核心方面外,这些系统的实现还涉及任务,比如应用任务分解。此外,评估网络和计算资源能否在信息处理全生命周期--包括生成、传输、处理和消费--中协作至关重要。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网络与计算协同预示着一个有着广泛前景的崭新研究领域,还有许多挑战有待发现和解决。
系统的架构设计是实现这些新功能的关键。王晓云等提出算力感知网络(CAN)概念,这是一个新的框架,集成了促进广域计算和网络协同的感知平面。这个框架确定了3项关键技术:算力路由(CATS)、弹性广播和广域高吞吐传输。尽管将算力引入路由策略还需进一步调研,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已启动关于算力路由的讨论,以探索潜在场景和架构设计。弹性广播是为广域网络中"一对多"通信定制设计的,这对于跨数据中心的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和推理至关重要。尽管高吞吐传输并非新概念,但长距离造成的物理延迟、数据丢包和服务器限制,为其在广域网中的应用带来不小挑战。
由于高功率计算对环境和成本的影响,能源使用效率至关重要。近年来业界关注的联邦学习就需要采用节能的方法,特别是在边缘计算环境中。颜康等对边缘联邦学习中的节能策略作了全面调研,包括系统和能源消耗模型。探讨了3类策略,包括基于学习的策略、资源分配策略和用户选择策略,并指出几种潜在的节能联邦学习研究方向。
有效提供计算服务或解决复杂问题,需要采用协作的方法进行任务分解。这包括在用户设备、边缘网络和云数据中心之间的任务卸载,促进在云、边缘、终端设备等基础设施之间的协作。白小军等将不同任务分为延迟敏感类和延迟容忍类,利用连续时间马尔可夫链对系统建模。通过对边缘网络缓冲区访问阈值的优化,实现了在平均延迟和阻塞率之间的平衡。
当有多个计算和网络资源服务提供者时,选择适当的提供者对于完成任务至关重要。付月霞等利用基于beta分布函数的信誉模型来评估资源提供者的信誉,并引入基于性能的信誉更新模型。该方法被建模为一个受约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通过改进的快速精英非主导的排序遗传算法确定可行解。大量仿真实验证实了模型在提高用户满意度和资源使用率方面的有效性和效力。
网络和计算协同的本质在于对计算资源与网络资源分配的联合考虑。韩雪莹等提出一种将深度强化学习与图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智能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通过优化跨网络拓扑中的网络和计算资源,在结构性变化情况下也能克服算力网络中路由的挑战。
在各种场景和领域中,算力与网络之间的协同作用至关重要。蔡逸卓等致力于提高6G网络中联邦学习场景的通信效率,调研了传统和对等(peer-to-peer)联邦学习架构。文章证明基于实时资源状态优化的算力调度可以显著提高性能。
本专题得到学术和产业界大力支持,涵盖了网络与计算协同的多个方面,如互联网协议(IP)、蜂窝网络等。需要指出的是,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和技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最后,衷心感谢所有作者、评审人及期刊编辑的支持和贡献。

Perspective: Computing-aware network (CAN): a systematic design of computing and network convergence

Xiaoyun WANG, Xiaodong DUAN, Kehan YAO, Tao SUN, Peng LIU, Hongwei YANG, Zhiqiang LI

DOI: 10.1631/FITEE.2400098 Downloaded: 159 Clicked: 238 Cited: 0 Commented: 0(p.633-644) <Full Text><PPT> 51

Chinese summary   <0>  ??????????????????

王晓云1,段晓东2,姚柯翰2,孙滔2,刘鹏2,杨红伟2,李志强2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北京市,100032
2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北京市,100053
摘要:网络资源的覆盖范围日益广泛,算力资源也逐渐成为能够提供泛在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然而,在广域网络,底层网络和计算资源缺乏密切的研究或协同设计,仍然存在计算服务调度缓慢、数据分发不灵活、数据传输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算力感知网络(CAN)的系统架构设计,其核心贡献在于引入感知平面来收集、管理并综合计算和网络的信息。这样,感知平面、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组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增强了整个系统的感知能力、决策能力和数据转发功能。为了使能CAN系统,本文提出三项关键技术:算力路由、弹性广播和广域高吞吐传输。本文以人工智能(AI)模型训练、推理和离线参数传输为例,展示CAN的适用性,并指出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

关键词组:网络架构;算力感知网络;算网一体

Review Article: A survey of energy-efficient strategies for federated learning in mobile edge computing

Kang YAN, Nina SHU, Tao WU, Chunsheng LIU, Panlong YANG

DOI: 10.1631/FITEE.2300181 Downloaded: 474 Clicked: 473 Cited: 0 Commented: 0(p.645-663) <Full Text><PPT> 55

Chinese summary   <0>  ??????????????????

颜康1,束妮娜1,吴韬1,2,刘春生1,杨盘隆3
1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中国合肥市,230009
2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999077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合肥市,230026
摘要:随着第五代网络技术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终端用户设备数量和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正在激增,从而在网络边缘产生大量数据。为了高效处理这些数据,创新性的移动边缘计算框架已经出现,以实现靠近用户流量的低延迟和高效的计算能力。近年来,由于其保护隐私的优势,联邦学习在边缘计算中展示出经验性的成功。因此,它成为各种机器学习任务中分析和处理分布式数据有前景的解决方案,这些任务是移动边缘计算中的主要工作负载。遗憾的是,终端用户设备通常由容量有限的电池供电,在执行高能耗的联邦学习任务时会面临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已有许多节能策略被提出。考虑到目前缺乏全面总结和分类这些策略的调查,我们对移动边缘计算中联邦学习的节能策略的最新进展作了全面调查。具体而言,首先介绍了联邦学习中的系统模型和能耗模型,涉及计算和通信。然后,分析了提高能效方面的挑战,并从3个角度总结了节能策略:基于学习的策略、资源分配策略和客户端选择策略。对这些策略作了详细分析,比较了它们的优势和劣势。此外,通过展示实验结果,直观展现了这些策略对联邦学习性能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节能联邦学习若干潜在研究方向。

关键词组:移动边缘计算;联邦学习;能量高效

A cloud-edge-device collaborative offloading scheme with heterogeneous tasks and i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Xiaojun BAI, Yang ZHANG, Haixing WU, Yuting WANG, Shunfu JIN

DOI: 10.1631/FITEE.2300128 Downloaded: 427 Clicked: 515 Cited: 0 Commented: 0(p.664-684) <Full Text><PPT> 44

Chinese summary   <0>  ??????????-?-?????????????

作者:邵烨程1,2,金永斌1,2,黄志龙4,王宏涛1,2,3,杨卫1,2
机构:1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中国杭州,310027;2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中国杭州,311200;3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杭州,310058;4浙江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国杭州,310027
目的:控制四足机器人实现连续、可控的多种运动。
创新点:1.将动作生成与基于动作模仿的强化学习方法结合,使用同一个控制器,跟踪不同运动学轨迹,在实物机器人上实现步态切换、高抬腿和跳跃等不同动作。2.提出参考轨迹可预测性的概念,强化学习控制器具备挖掘参考轨迹内在关联性的能力,揭示动作模仿中控制器输入的参考轨迹长度对控制器性能的影响机理。
方法:1.通过动作捕获、草绘与轨迹优化等方法,建立运动轨迹数据库。2.通过基于动作模仿的强化方法,在仿真环境中训练控制器模仿数据库中的动作。3.基于控制器设计动作状态机,根据用户指令实时生成可控的运动轨迹,作为控制器的输入,实现对实物机器人的控制。4.提出参考轨迹可预测性的概念,分析参考轨迹长度对控制器性能的影响。
结论:1.本文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在实物机器人上实现对多种技能的控制。2.参考轨迹长度对控制器性能的影响是通过可预测性实现的;对于可预测性低的运动,可以通过补充参考轨迹长度提高控制器性能。

关键词组:四足机器人;强化学习;动作生成;控制

Reputation-based joint optimization of user satisfaction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a computing force network

Yuexia FU, Jing WANG, Lu LU, Qinqin TANG, Sheng ZHANG

DOI: 10.1631/FITEE.2300156 Downloaded: 403 Clicked: 532 Cited: 0 Commented: 0(p.685-700) <Full Text><PPT> 36

Chinese summary   <0>  ??????????????????????????

付月霞1,王晶1,陆璐1,唐琴琴2,张晟3
1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北京市,100053
2紫金山实验室,中国南京市,211111
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北京市,100033
摘要:随着算力和网络融合的发展,在算力网络(CFN)中统筹考虑多个提供商的算力资源和网络资源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然而,由于每个算网资源提供商(CNRP)只考虑自身利益,与其他CNRP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引入多个CNRP会造成缺乏信任和难以统一调度的问题。此外,多个并发用户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在多对多的基础上优化匹配用户和CNRP,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保证和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首先采用基于贝塔分布函数的声誉模型衡量CNRP可信度,并提出基于性能的声誉更新模型。其次,将问题形式化为一个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并使用改进的快速精英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找到可行解。本文进行大量仿真实验评估所提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问题表述、和NSGA-II是有效的,NSGA-II可以找到CFN的帕累托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资源利用率。此外,帕累托集所提供的一组解决方案根据实际情况为用户和CNRP的多对多匹配问题提供更多选择。

关键词组:算力网络;资源调度;基于性能的声誉;用户满意度

Combining graph neural network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omputing force networks

Xueying HAN, Mingxi XIE, Ke YU, Xiaohong HUANG, Zongpeng DU, Huijuan YAO

DOI: 10.1631/FITEE.2300009 Downloaded: 836 Clicked: 1008 Cited: 0 Commented: 0(p.701-712) <Full Text><PPT> 37

Chinese summary   <0>  ?????????????????????????

韩雪莹1,谢明熹2,禹可2,黄小红1,杜宗鹏3,姚惠娟3
1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中国北京市,100876
2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中国北京市,100876
3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技术研究所,中国北京市,100032
摘要:由于具有特定计算需求及超低延迟传输需求的实时应用呈现爆炸性增长,算力网络成为热门研究课题。当前算力网络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权衡网络资源与计算资源,作出联合最优决策。尽管近年来深度强化学习在网络优化方面取得一定进步,但这些方法仍然受到拓扑结构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对未在训练中出现的网络拓扑作出决策。本文提出一个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深度强化学习框架,使得智能体在进行网络与计算资源联合优化的同时,兼具拓扑泛化性,更加适应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借助图神经网络的泛化优势,该方法可在变动的网络拓扑中运行,且相比基于传统深度强化学习的方法具有更强的优化决策能力。

关键词组:算力网络;路由优化;深度学习;图神经网络;资源分配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of federated learning for computing and network convergence of 6G networks

Yizhuo CAI, Bo LEI, Qianying ZHAO, Jing PENG, Min WEI, Yushun ZHANG, Xing ZHANG

DOI: 10.1631/FITEE.2300122 Downloaded: 448 Clicked: 650 Cited: 0 Commented: 0(p.713-727) <Full Text><PPT> 44

Chinese summary   <0>  ??6G???????????????

蔡逸卓1,雷波2,赵倩颖2,彭竞3,卫敏2,张禹舜1,张兴1
1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信号处理与网络实验室,中国北京市,100876
2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北京市,102209
3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中国北京市,100011
摘要:联邦学习以参与设备之间协作训练全局模型的形式,有效地解决了数据隐私等问题。然而,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网络拓扑和设备算力等因素极其影响联邦学习的训练和通信过程。作为一种算力可测、可感知、可分配、可调度和可管理的新型网络架构和范式,6G中的算力网络恰好能有效支持联邦学习训练并提高其通信效率。根据业务需求、资源负载、网络条件和设备算力等信息,算力网络可以决策联邦学习的训练进而实现通信效率提高。为了提高复杂网络环境下联邦学习的通信效率,本文研究了其在6G算力网络中的通信效率优化方法,针对不同的网络条件和参与设备的算力作出训练过程的决策。仿真实验基于联邦学习中存在的两种架构,依据算力信息调度设备参与训练,并在传输模型参数的过程中实现通信效率的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应对复杂的网络情况,有效平衡参与设备的本地训练延迟差异,提高在传输模型参数时的通信效率,并提高网络中的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组:算力网络协同;通信效率;联邦学习;两种架构

Regular Papers

Federated learning on non-IID and long-tailed data via dual-decoupling

Zhaohui WANG, Hongjiao LI, Jinguo LI, Renhao HU, Baojin WANG

DOI: 10.1631/FITEE.2300284 Downloaded: 474 Clicked: 526 Cited: 0 Commented: 0(p.728-741) <Full Text><PPT> 56

Chinese summary   <0>  ?????????????????????

王朝晖,李红娇,李晋国,胡仁豪,王宝金
上海电力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上海市,201306
摘要:联邦学习(FL)作为一种最前沿的分布式机器学习训练范式,旨在通过协作训练客户端模型生成全局模型,且不泄露本地私有数据。然而客户端数据同时呈现出非独立同分布(non-IID)和长尾分布时会严重影响全局模型准确率,从而对联邦学习造成根本性挑战。针对非独立同分布和长尾数据,提出一种通过模型和逻辑校准的双解耦联邦学习(FedDDC)框架。该模型具有3个特点。首先,解耦全局模型为特征提取器和分类器,从而微调受异构数据影响的组件。针对有偏特征提取器,提出客户端置信度重加权算法辅助校准,该算法为每个客户端分配最优权重。针对有偏分类器,采用分类器再平衡方法进行微调。其次,校准并集成经过客户端重加权和分类器重平衡的逻辑,从而得到无偏逻辑。最后,首次在非独立同分布和长尾分布下的联邦学习中使用解耦知识蒸馏,通过提取无偏模型知识提高全局模型准确率。大量实验表明,在非独立同分布和长尾数据上FedDDC优于最先进的联邦学习算法。

关键词组:联邦学习;非独立同分布;长尾数据;解耦学习;知识蒸馏

Target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OTFS-integrated radar and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sparse reconstruction preprocessing

Zhenkai ZHANG, Xiaoke SHANG, Yue XIAO

DOI: 10.1631/FITEE.2300462 Downloaded: 267 Clicked: 358 Cited: 0 Commented: 0(p.742-754) <Full Text><PPT> 43

Chinese summary   <0>  ??????????OTFS???????????????

张贞凯,商晓可,肖悦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学院,中国镇江市,212003
摘要:正交时频空间(orthogonal time-frequency space, OTFS)是近年来针对高多普勒无线场景提出的一种新的调制技术。针对OTFS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参数估计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稀疏重构预处理的参数估计方法,以降低传统加权子空间拟合(weighted subspace fitting,WSF)算法的计算量。首先,构建了OTFS一体化回波信号模型。然后,对回波信号进行时域变换,将目标角度与距离分离,利用稀疏重建算法对检测目标的距离和角度进行粗估计。最后,利用WSF算法以粗估计为中心对搜索进行细化,得到准确的估计。仿真实验证明了所提参数估计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正交时频空;目标参数估计;稀疏重构;加权子空间拟合

Correspondence: SEVAR: a stereo event camera dataset for 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y

Yuda DONG, Zetao CHEN, Xin HE, Lijun LI, Zichao SHU, Yinong CAO, Junchi FENG, Shijie LIU, Chunlai LI, Jianyu WANG

DOI: 10.1631/FITEE.2400011 Downloaded: 196 Clicked: 279 Cited: 0 Commented: 0(p.755-762) <Full Text><PPT> 54

Chinese summary   <0>  SEVAR??????????????????????

董宇达1,3,陈泽涛4,何欣?1,2,李立俊4,舒子超4,曹易农1,3
冯俊驰1,3,刘世界1,李春来1,2,王建宇1,2
1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中国杭州市,310024
2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上海市,200083
3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北京市,100049
4甬江实验室,中国宁波市,130021
摘要:近年来,事件相机以其低延迟、高动态范围和高时间分辨率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这些特点使它特别适合应用于虚拟和增强现实(VR/AR)领域。为了促进事件相机在VR/AR应用中的三维感知和定位算法的发展,我们引入用于虚拟和增强现实场景的双目事件相机数据集(SEVAR)。该数据集以头戴式设备为主体,覆盖几种常见的室内场景序列,包括面向事件相机的快速运动和高动态范围的挑战性情景。我们发布了第一组VR/AR场景的感知和定位数据集,该数据集由双目事件体相机、30 Hz双目标准相机和1000 Hz惯性测量单元采集。相机的放置方式、视场和分辨率与商用头戴设备(如Meta Quest Pro)相似。所有传感器在硬件上进行时间同步。为更好地开展定位精度和轨迹的评估,提供了由动作捕捉系统捕捉的位姿真值。数据集见https://github.com/sevar-dataset/sevar。

关键词组: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数据集;事件相机;虚拟和增强现实(VR/AR)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38 Zheda Road, Hangzhou 310027, China
Tel: +86-571-87952276; Fax: +86-571-87952331; E-mail: jzus@zju.edu.cn
Copyright © 2000~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