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ISSN 1673-565X(Print), 1862-1775(Online), Monthly
2016 Vol.17 No.12 P.923-1012
Report
Report: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high speed rail
Ping Tan, Ji-en Ma, Jing Zhou, You-tong Fang
DOI: 10.1631/jzus.A1600747 Downloaded: 8204 Clicked: 14631 Cited: 2 Commented: 0(p.923-932) <Full Text><PPT> 6331
关键词组:高速铁路;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
Articles
Bao-tong Li, Su-na Yan, Jun Hong
DOI: 10.1631/jzus.A1500328 Downloaded: 2904 Clicked: 5473 Cited: 0 Commented: 0(p.933-946) <Full Text><PPT> 2119
概要:植物叶脉可以有效地支撑叶片以抵抗自然界中的风载。本文将植物叶脉分叉构型的最优性用于简谐力激励下结构的加强筋布局设计。首先对简谐力激励下结构的位移响应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最小化结构特定位置处位移响应幅值为目标的生长式拓扑优化模型。然后,从数学优化的角度,分析加强筋的生长应遵循的规律,提出生长式拓扑优化的数值实现算法。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组:拓扑优化;适应性生长;刚度设计;加强筋布局;简谐力激励
Na Zhang, Hai-jun Xuan, Xiao-jun Guo, Chao-peng Guan, Wei-rong Hong
DOI: 10.1631/jzus.A1600367 Downloaded: 7311 Clicked: 4804 Cited: 1 Commented: 0(p.947-960) <Full Text><PPT> 2358
创新点:1. 成功研制了模拟封严材料高速碰磨行为的可磨耗试验机,最高叶尖线速度可达520 m/s;2. 进行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高速碰磨试验,验证了蜂窝材料的可磨耗性能;3. 通过高速碰磨试验,掌握篦齿叶片和金属蜂窝的磨耗机理;4. 获得了高速碰摩力和冲击加速度数据,对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1. 研制高速可磨耗试验机;径向进给系统驱动封严试样主动与高速旋转的模拟叶片接触并发生高速碰磨作用;试验机可模拟的最高叶尖线速度为520 m/s,进给速率为5~1000 μm/s。2. 在可磨耗试验机上进行不同叶尖线速度和进给速率条件下的高速碰磨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以及试验后金属蜂窝和篦齿叶片的磨损形貌进行分析,了解高速碰磨过程中的磨损机理。3. 通过三向测力传感器对试验中的高速碰磨力进行测量,分析碰摩力的变化规律。4. 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瞬时冲击响应,了解冲击作用的大小。
结论:1. 高速碰磨时,金属蜂窝会发生切削和挤压变形,进给速率对挤压变形具有重要影响。2. 高速碰磨 时篦齿与蜂窝的接触区域会产生摩擦火花,导致篦齿叶尖发生烧蚀和氧化,摩擦热的聚集会导致蜂窝材料在被切削时发生涂抹,同时伴随有蜂窝材料向篦齿叶尖的转移。3. 随着碰磨时间的延长,摩擦热逐渐增多,且在高叶尖线速度条件下更加明显。4. 测试到的碰摩力曲线可以分为四个典型阶段:碰磨前、碰磨中、停留和退出;试验测试到的最大径向和切向碰摩力分别为716 N和871 N,不会对转子部件造成损坏。5. 在最大叶尖线速度和最大进给速率参数下测得的冲击加速度最大,约为341g。
关键词组:篦齿-蜂窝封严;航空发动机带冠涡轮叶片;可磨耗性;碰磨机理;碰磨作用
Cheng-ming Lan , Hui Li, Jun-Yi Peng , Dong-Bai Sun
DOI: 10.1631/jzus.A1500255 Downloaded: 3831 Clicked: 6311 Cited: 0 Commented: 0(p.961-973) <Full Text><PPT> 2244
创新点:1. 根据PSO寻优过程中粒子在不同维上收敛速率不同,提出采用收敛速率表征随机变量的敏感性;2. 建立最优化策略组避免粒子群收敛过程中产生波动,保证最优化策略组内粒子在不同维上连续收敛,定义相对收敛率表征随机变量敏感性。
方法:1. 根据Hasofer-Lind可靠指标的几何意义,建立可靠指标的优化模型,提出采用改进的PSO求解可靠指标与验算点,采用可行策略方法处理约束条件;2. 通过理论推导,构造PSO迭代过程的最优评价函数集(公式(18)),建立最优化策略组保证粒子在不同维上连续收敛,提出表征随机变量敏感性的相对收敛率计算公式(公式(19));3. 通过数值模拟并与传统基于梯度的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比较,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结论:1. 相对收敛率可以表征随机变量的敏感性;2. 最优化策略组避免相对收敛率的波动,保证候选粒子变异系数曲线在解空间内连续收敛;3. 最优化策略组内随机变量候选解的变异系数越小则其表征的随机变量越敏感;4. 基于PSO的可靠度及敏感性分析对复杂问题更有效。
关键词组:敏感性分析;优化;结构可靠度;随机变量
Zhen-ya Li, Kui-hua Wang, Wen-bing Wu, Chin Jian Leo
DOI: 10.1631/jzus.A1500341 Downloaded: 3211 Clicked: 5274 Cited: 0 Commented: 0(p.974-988) <Full Text><PPT> 2312
创新点:1. 采用Rayleigh-Love杆模型模拟大直径桩,考虑其横向惯性效应;2. 所建立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能同时考虑土体的竖向成层性和径向非均质性。
方法:1. 采用Rayleigh-Love杆模型模拟大直径桩,建立桩土体系纵向振动控制方程(公式(1)和(4));2. 通过求解方程,得到桩顶纵向振动频域响应解析解(公式(15))和时域响应半解析解(公式(16));3. 通过参数分析的方法,研究横向惯性效应对桩顶响应的影响以及与桩身参数和桩周土径向非均质性的关系(图2~9);4. 通过与工程实例的对比,证明本文解的合理性(图11)。
结论:1. 考虑横向惯性效应时,桩底反射信号后移,导致桩的计算长度大于其实际值;2. 横向惯性效应的影响程度随着桩身半径、泊松比、桩周土软化范围和软化程度的增大而增强,随着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桩周土硬化范围和硬化程度的增大而减弱;3. 考虑横向惯性效应时的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更为吻合。
关键词组:大直径桩;纵向振动;横向惯性效应;Rayleigh-Love杆模型;非均质土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superplastic co-doped yttria-stabilized tetragonal-zirconia polycrystals
Hsuan-Teh Hu, Shih-Tsung Tseng, Alice Hu
DOI: 10.1631/jzus.A1500159 Downloaded: 2899 Clicked: 5357 Cited: 0 Commented: 0(p.989-999) <Full Text><PPT> 2200
创新点:1. 通过材料弹塑性模型;2. 使用胡克定律、塑性应变硬化及von Mises降伏准则;3. 结合等向性硬化规则及相关联的流动规则。
方法:1. 开发一个高温超塑性材料在不同应变率拉伸条件下具备不同应力-应变关系的组成律模型及有限元分析模型;2. 通过有限元法仿真模拟与实验结果比对;3. 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精确性。
结论:1. 有限元仿真模拟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对于所研究的四种组合物,最大应力和应变的误差均小于1%。2. 有限元仿真模拟的最终变形形状(宽度和厚度)与拉伸试验的结果一致;这些验证证实了所提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可靠性。
关键词组:有限元分析;Y-TZP基陶瓷;超塑性
Umsa Jameel, Ming-qiao Zhu, Xin-zhi Chen, Yi Liu, Zhang-fa Tong
DOI: 10.1631/jzus.A1500332 Downloaded: 3882 Clicked: 4943 Cited: 2 Commented: 0(p.1000-1012) <Full Text><PPT> 1926
创新点:1. 把纳米金颗粒和多金属氧酸盐(即BW11)结合并负载在固体载体上制备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催化剂材料;2. 采用分子氧作为氧化剂而不是传统的有机酸或者过氧酸;3. 在温和条件下可获得良好的转化率和较高的环氧化物选择性;4. 催化反应体系未使用有机溶剂;5. 催化剂稳定并可循环使用。
方法:1. 根据文献中所述方法制备BW11;2. 采用标准沉积沉淀法合成Au/Al2O3;3. 采用湿式浸渍法制备催化剂Au/BW11/Al2O3;4. 环辛烯环氧化使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作为引发剂,氧气作为氧化剂,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反应;5. 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结论:1. 提高焙烧温度可改善催化反应性能;2. 随着催化剂量增加到0.2 g,转化率也随之增加(图8);3. 反应的最佳温度为80 °C(表1);4.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直到24 h,转化率逐渐增加,环氧化物选择性也增加到约87%(图9);5. 催化剂可适用于多种氧化剂(表2);6. 无溶剂下转化率和选择性相对较大(表3);7. 催化剂可以有效活化分子氧和环辛烯;8. 催化剂可以再生,在使用三次后,其活性损失不大。
关键词组:纳米金;多金属氧酸盐;环辛烯;环氧化;分子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