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
ISSN 1673-1581(Print), 1862-1783(Online), Monthly
2025 Vol.26 No.2 P.107-202
Reviews
Review: Roles of lncRNA in the crosstalk between oste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in the bone microenvironment
Shihua ZHANG, Jianmin GUO, Yuting HE, Zhi'ang SU, Yao FENG, Lan ZHANG, Jun ZOU, Xiquan WENG, Yu YUAN
DOI: 10.1631/jzus.B2300607 Downloaded: 256 Clicked: 318 Cited: 0 Commented: 0(p.107-123) <Full Text><PPT> 133
1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中国广州市,510500
2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深圳市,518055
3山东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中国济南市,250102
4上海体育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中国上海市,200438
摘要:骨骼是一种高度钙化和血管化的组织。血管系统在支持骨骼生长和修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提供营养和生长因子以及转移代谢废物。此外,骨血管的其他功能,如分泌各种因子和调节骨相关信号通路,对骨骼健康的维持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骨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等骨组织细胞在血管生成的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骨生成和骨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衰老导致骨生成和骨血管生成能力减弱,从而诱发骨质疏松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能够参与骨生成和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理过程的调控。最近的研究表明,lncRNA可介导血管生成和骨生成之间的耦联,但其具体的机制仍不清楚。这篇综述描述了lncRNA如何调控成骨与血管生成之间的耦联以促进骨骼健康,旨在为lncRNA调控骨代谢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骨生成;骨血管生成;骨质疏松;骨微环境
Review: Advancements in molecular imaging probes for precis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ostate cancer
Jiajie FANG, Ahmad ALHASKAWI, Yanzhao DONG, Cheng CHENG, Zhijie XU, Junjie TIAN, Sahar Ahmed ABDALBARY, Hui LU
DOI: 10.1631/jzus.B2300614 Downloaded: 220 Clicked: 248 Cited: 0 Commented: 0(p.124-144) <Full Text><PPT> 176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中国杭州市,310006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中国杭州市,310024
3浙江省膀胱癌创新诊断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杭州市,310024
4那赫达大学物理治疗学院骨科物理治疗系,埃及本尼苏伊夫,62511
5那赫达大学生物力学与显微外科实验室,埃及本尼苏伊夫,62511
6浙江大学阿里巴巴-浙江大学未来数字医疗联合研究中心,中国杭州市,310058
摘要: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常见癌症,在2020年占新发癌症病例的14.1%。前列腺癌的侵袭性高度变异,取决于其在诊断时的分级和分期。尽管近年来前列腺癌治疗有所进步,但仍有一些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治疗后会出现疾病的复发甚至进展的情况。精确的初始分期和复发监测决定了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相比传统影像学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局限性,新型分子探针的使用提高了前列腺癌检测的检出率、特异性和准确性。基于分子探针的影像学方式可以在活体系统中实现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生物学过程的可视化和定量测量。对前列腺癌肿瘤生物学的深入理解和新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使得探索新的分子探针目标成为可能。新型配体的开发和基于纳米的传递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分子探针的研究和开发。在此,我们总结了分子探针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磁共振成像(MRI)、光学成像和超声成像中的应用,并简述了前列腺癌中重要的靶分子。
关键词组:分子影像学;前列腺癌;核医学;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纳米颗粒
Research Articles
Yifan LU, Siqi BAO, Hongke LUO, Qianming CHEN, Misi SI
DOI: 10.1631/jzus.B2300730 Downloaded: 779 Clicked: 1017 Cited: 0 Commented: 0(p.145-157) <Full Text><PPT> 16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浙江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口腔生物材料与器械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杭州市,310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结果进行综述和荟萃(meta)分析,评估全身或局部辅助使用抗生素在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的疗效。两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从三个电子数据库中,筛选符合所有纳入和排除标准的RCT结果的相关文献,并采用meta分析评估种植体留存率(SR)、种植体周袋探诊深度(PPD)、牙槽骨水平(BL)和临床附着水平(CAL)变化的加权平均差异。本文将研究组定义为抗生素组和对照组,并进行亚组分析。最终,7项研究被纳入,包括309例患者(390个种植体)。结果显示,抗生素组的患者在PPD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改善;亚组分析表明,全身使用抗生素或在非手术治疗中使用抗生素不会显著改变BL。在本综述的研究范围内,无论是通过手术还是非手术方式,辅助使用抗生素都可以改善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的PPD和SR,在BL和CAL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效果,但考虑到对照组中缺乏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目前对抗生素潜在风险的评估受限,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仍需谨慎选择。
关键词组:种植体周围炎;口腔种植体;口腔医学;微生物学;疾病管理;荟萃分析
Mingtao LIU, Li LIU, Jiaxi CHEN, Zhifeng HUANG, Huiqing ZHU, Shengxuan LIN, Weitian QI, Zhangkai J. CHENG, Ning LI, Baoqing SUN
DOI: 10.1631/jzus.B2300433 Downloaded: 1136 Clicked: 1563 Cited: 0 Commented: 0(p.158-171) <Full Text><PPT> 137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广州实验室,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中心,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中国广州市, 510140
2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 中国广州市, 511495
3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中国东莞市, 523121
4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国广州市, 510515
摘要:生化和凝血指标的准确及时检测对呼吸及危重症患者至关重要。传统实验室检测虽可靠,但往往较为滞后。床边即时检测(POCT)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替代方法,但仍待严格验证。使用Beckman Coulter AU5821和PUSHKANG POCT生化分析仪以及Stago STAR MAX和PUSHKANG POCT凝血分析仪分别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26份血清和350份全血样本进行包括白蛋白等十三项生化指标和凝血酶原时间等五项凝血指标进行比对检测。Bland-Altman图(MS100: 0.8206?0.9995; MC100: 0.8318?0.9911)一致性较好。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传统仪器和PUSHKANG POCT分析仪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且相关系数稳健(MS100: 0.713?0.949; MC100: 0.593?0.950)。PUSHKANG POCT作为一种可靠的血清、全血生化和凝血快速诊断工具,具有稳定的临床评价功能,可为呼吸与危重症临床医师在患者紧急病况时提供及时预示。
关键词组:血清生化十三项;全血凝血五项;床边即时检测(POCT);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诊断工具
Shixu DU, Leqin FANG, Yuanhui LI, Shuai LIU, Xue LUO, Shufei ZENG, Shuqiong ZHENG, Hangyi YANG, Yan XU, Dai LI, Bin ZHANG
DOI: 10.1631/jzus.B2300831 Downloaded: 733 Clicked: 1066 Cited: 0 Commented: 0(p.172-184) <Full Text><PPT> 112
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睡眠医学中心),中国广州市,510515
2精神健康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广州市,510515
3阿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北京市,100083
摘要:睡眠紊乱和神经认知功能减退是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幸存者常见的主诉,然而既往少有研究关注COVID-19后睡眠紊乱(PCSD)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本研究旨在确定PCSD对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与较差的神经认知功能相关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是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基于网络评估的横断面研究,通过改良版在线综合认知评估(ICA)和数字排序测试(NOT)对神经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我们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方法平衡PCSD组及非PCSD组受试者之间的混杂因素,使用单因素分析评估PCSD对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索与较差的神经认知表现相关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共纳入8692名COVID-19幸存者,其中48.80%的COVID-19幸存者报告有睡眠紊乱。PSM后匹配了3977对(总共7954名受试者)。单因素分析显示PCSD与更差的ICA和NOT表现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基础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嗅觉或味觉丧失、严重肺炎和自我报告的认知障碍与PCSD受试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的恶化相关(P<0.05);此外,年龄、少数民族和较低的教育水平是PCSD受试者中较差的神经认知表现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总之,PCSD与较差的神经认知功能表现相关,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来减少或预防PCSD对神经认知功能产生的潜在不良影响。
关键词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COVID-19感染后;睡眠紊乱;神经认知功能;数字评估
Georgi Yu. LAPTEV, Daria G. TIURINA, Elena A. YILDIRIM, Elena P. GORFUNKEL, Larisa A. ILINA, Valentina A. FILIPPOVA, Andrei V. DUBROVIN, Alisa S. DUBROVINA, Evgeni A. BRAZHNIK, Natalia I. NOVIKOVA, Veronika K. MELIKIDI, Kseniya A. SOKOLOVA, Ekaterina S. PONOMAREVA, Vasiliy A. ZAIKIN, Darren K. GRIFFIN, Michael N. ROMANOV
DOI: 10.1631/jzus.B2300767 Downloaded: 855 Clicked: 985 Cited: 0 Commented: 0(p.185-199) <Full Text><PPT> 144
1浙江树人学院基础学院,中国杭州市,310015
2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中国杭州市,310018
3宁波财经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中国宁波市,315175
4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中国宁波市,315100
摘要:研究了m台可用时间不同的同类机可中断调度问题,目标是极小化最大完工时间。每台机器都有一个不同的加工速度和可用时间。通过将真实机器转化成虚拟机器的方法给出最优调度目标值的下界。在这些虚拟机器中,可用时间越早的机器在任何时候都有更快的速度。对该问题,给出一个时间复杂度为O(nm+m2)的最优调度算法,并且该算法的中断次数不超过(n代表工件数量)。
关键词组:最优算法;可中断调度;同类机;非同时可用时间
Correspondence
Correspondence: Application of custom-made joint prostheses in wrist
Xiaodi ZOU, Yanzhao DONG, Changxing WANG, Hui LU
DOI: 10.1631/jzus.B2400102 Downloaded: 518 Clicked: 880 Cited: 0 Commented: 0(p.200-202) <Full Text><PPT> 135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中国杭州市,310003
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骨科,中国杭州市,310014
摘要:手腕关节是高度活动的功能性关节,各种创伤和退行性疾病均可导致严重的疼痛和活动受限。关节置换术是重建关节功能的主要治疗方式,但传统假体存在诸如形状不匹配、植入物-骨界面强度不足导致松动以及骨内生长欠佳等缺陷。三维(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能实现更加个性化的设计,并改善假体与骨骼的契合度。本文回顾了手腕关节假体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Swanson假体到当前广泛使用的第四代假体,分析了各代假体的设计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研究发现,相比传统定制假体,3D打印假体在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等方面表现更优。但目前关于3D打印假体的长期临床随访数据仍有限,需进一步评估其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此外,金属假体存在的腐蚀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挑战,未来需要通过探索新的生物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以提高假体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3D打印技术为手腕关节假体的个性化设计和性能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有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选择。但现有研究仍有待深化,还需在长期临床疗效和新材料开发等方面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组:定制化假体;3D打印假体;关节置换术;假体进展;3D打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