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Issue: <JZUS-B>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 (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ISSNs 1673-1581 (Print); 1862-1783 (Online); CN 33-1356/Q; started in 2005,Monthly.


JZUS-B is an international "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reviewed-Journal indexed by SCI-E, MEDLINE, PMC, BA, BIOSIS Previews, JST, ZR, CA, SA, AJ, ZM, CABI, CSA, etc., and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t mainly covers research in Biomedicine,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etc.

Impact factor: 1.099 (2011), 1.108 (2012), 1.293 (2013), 1.278 (2014), 1.303 (2015), 1.676 (2016), 1.815 (2017), 1.879 (2018).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

ISSN 1673-1581(Print), 1862-1783(Online), Monthly

   Cover:  <27>
      
Contents:  <22>

<<<                         CONTENTS                               

Reviews

Review: Mechanisms of ribosomopathy and phase separation-related ribosomopathy

Zhiyuan PAN, Guofen LIN, Hao LIU, Guozhi LI, Xiaoyi ZHANG, Jiewen DAI

DOI: 10.1631/jzus.B2300904 Downloaded: 992 Clicked: 1202 Cited: 0 Commented: 0(p.503-526) <Full Text>   <PPT>  25

Chinese summary   <4>  核糖体病和相分离相关核糖体病的机制

潘祉源1,林国芬2,刘昊1,3,李国治1,张晓艺4,代杰文1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中国上海市,200011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浙江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口腔生物材料与器械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杭州市,310000
3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国潍坊市,261000
4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修复医学中心,中国宁波市,315211
摘要:核糖体是细胞内的核糖核蛋白颗粒,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编码核糖体蛋白(RP)和核糖体生物发生因子(RBF)的基因突变会导致核糖体功能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统称为核糖体病。相分离是一种从均质混合物中产生多相的热力学过程。无膜细胞器和细胞内结构(包括核糖体和核小体)的形成离不开相分离现象的参与。本文系统综述了核糖体的结构、生物发生及其与核糖体病的关系,特别讨论了核糖体病的组织特异性和相分离在其中的作用机制。这些发现为理解核糖体病的发病机理提供重要线索,并为进一步开展核糖体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组:核糖体;相分离;核糖体病;组织特异性

Review: Applications of bioactive peptides in cosmeceuticals: a review

Tolulope Joshua ASHAOLU

DOI: 10.1631/jzus.B2400029 Downloaded: 1636 Clicked: 1199 Cited: 0 Commented: 0(p.527-545) <Full Text>   <PPT>  38

Chinese summary   <4>  生物活性肽在药妆中的应用:综述

Tolulope Joshua ASHAOLU1,2
1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 Innovations, Duy Tan University, Da Nang 550000, Vietnam
2Faculty of Medicine, Duy Tan University, Da Nang 550000, Vietnam
摘要:化妆品行业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需要持续聚焦于创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市场参与度。值得注意的是,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价值将超过7500亿美元,且随着天然来源的新颖、气候友好型、绿色及可持续的成分被纳入,该行业正在不断扩张。本综述基于众多有关食品源衍生肽潜在应用的报告而成,重点关注其在药妆和护肤品配方中的可能用途。首先,本文介绍了与药妆用途相关的生物活性肽的生产方法。随后,探讨了从各类食品来源获取并表征不同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衰老和其他多效肽,及其特定机制。最后,重点阐述了在设计或开发基于生物肽的药妆产品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生产成本、中试规模操作、稳定性、兼容性、用户安全性、位点特异性及递送方法等。

关键词组:化妆品;护肤品;生物活性肽;功能性成分;药妆品

Review: New characteristics of cancer immunotherapy: trends in viral tumor immunotherapy with influenza virus-based approaches

Shiyao HU, Yiqi CAI, Yong SHEN, Yingkuan SHAO, Yushen DU, Yiding CHEN

DOI: 10.1631/jzus.B2400381 Downloaded: 506 Clicked: 642 Cited: 0 Commented: 0(p.546-556) <Full Text>   <PPT>  37

Chinese summary   <4>  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特点:基于流感病毒的病毒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

胡世瑶1,3,蔡依琪2,沈泳1,3,邵营宽1,3,杜雨棽3,陈益定1,3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中国杭州市,310009
2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杭州市,310058
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研究所(教育部肿瘤预防与干预重点实验室),中国杭州市,310009
摘要:近年来,病毒免疫疗法作为癌症免疫调节治疗的新兴领域备受关注。尽管甲型流感溶瘤病毒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显著抗肿瘤潜力,但其临床转化仍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与实验经验的积累,研究者们已着手通过多维度策略提升该病毒的治疗效能。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甲型流感病毒及其减毒株与相关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并重点剖析了其独特优势与现存挑战。同时,我们深入探讨病毒工程化改造的核心技术,阐述其与细胞因子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治疗模块的协同增效机制,以期为突破现有临床疗效瓶颈提供新思路。通过整合前沿研究成果,本文旨在为优化基于甲型流感病毒的肿瘤免疫疗法提供新策略。

关键词组:溶瘤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抗肿瘤;反向基因技术;疫苗;病毒免疫治疗

Review: Potential role of FNDC5 in exercise-induced improvement of cognitive function

Ruobing ZHAO, Xuchang ZHOU, Dongxue WANG, Haifeng TANG, Guoxin NI

DOI: 10.1631/jzus.B2400016 Downloaded: 788 Clicked: 1017 Cited: 0 Commented: 0(p.557-572) <Full Text>   <PPT>  26

Chinese summary   <4>  FNDC5在运动介导的认知功能改善中的潜在作用

赵若兵1,周绪昌1,王冬雪1,唐海凤1,倪国新2
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中国北京市,100084
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中国厦门市,361003
摘要:认知功能障碍常出现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社会、心理和经济负担。大量研究证实,运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延缓认知功能的下降,在此过程中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5(FNDC5)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对于运动调控FNDC5改善认知功能的研究尚缺乏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因此,本文围绕运动介导的FNDC5在认知功能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地梳理了FNDC5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积极作用,明确了运动诱导的FNDC5通过抑制神经炎症、改善海马神经发生以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等改善认知功能的具体机制,并根据现有文献提出了领域内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为运动预防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组:运动;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5(FNDC5);鸢尾素;认知功能;海马

Review: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and endometrial decidualization: models, mechanisms, and related pathologies

Xueni ZHANG, Yidi MO, Chunbin LU, Zhijian SU, Xiaokun LI

DOI: 10.1631/jzus.B2300830 Downloaded: 1025 Clicked: 1185 Cited: 0 Commented: 0(p.573-588) <Full Text>   <PPT>  32

Chinese summary   <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蜕膜化:模型、机制和相关病理学

张雪妮1,莫一迪1,芦春斌1,苏志坚1,2,3,李校堃4
1暨南大学发育与再生生物学系,中国广州市,510632
2暨南大学细胞生物学系,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广州市,510632
3暨南大学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广州市,510632
4温州医科大学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温州市,325035
摘要:受精卵的形成代表妊娠的开始,胎儿的分娩则代表妊娠的结束。成功怀孕需要一系列精心策划的阶段:胚胎植入、子宫持续蜕膜化、胎盘形成和分娩。蜕膜化是妊娠期间子宫内膜发生的重要事件,需要性激素和细胞因子精确调节。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尤其是FGF2,在这一生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FGF的表达失调可导致蜕膜化不足,进而引发包括先兆子痫、反复着床失败和流产等多种不良妊娠结局。此外,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物种不同,人类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具有规律性的形成和脱落周期,与胚胎是否存在无关。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全面比较各种研究蜕膜化的模型,同时总结子宫内膜FGFs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趋势以及由FGF失调引发的子宫内膜疾病。

关键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蜕膜化;妊娠;不良妊娠结局

Research Article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abnormal angiogenesis and placentation by loss of imprinted glutaminyl-peptide cyclotransferase

Jing GUO, Jihong ZHENG, Ruixia LI, Jindong YAO, He ZHANG, Xu WANG, Chao ZHANG

DOI: 10.1631/jzus.B2400099 Downloaded: 764 Clicked: 1036 Cited: 0 Commented: 0(p.589-608) <Full Text>   <PPT>  36

Chinese summary   <4>  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揭示印迹基因谷氨酰基环化酶缺失导致异常的血管生成和胎盘形成

郭婧1,2,郑继红1,李瑞霞3,姚劲东1,张赫4,王旭5,6,张超1
1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基础研究中心,中国上海市,200092
2上海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技术研究中心,临港实验室,中国上海市,201306
3复旦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中国上海市,200433
4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市东方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中国上海市,200092
5奥本大学兽医学院,病理生物学系,美国奥本市,36849
6哈德森阿尔法生物技术研究所,美国亨茨维尔市,35806
摘要:印迹基因在哺乳动物胎盘和胚胎发育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系统,构建了谷氨酰基环化酶Qpct基因敲除小鼠,并确定Qpct是调控小鼠胎盘形成中的一个新抗血管生成基因。与Qpct+/+小鼠相比,Qpct ?/+Qpct ?/?小鼠的胎盘和胚胎在E12.5、E15.5和E18.5时表现出明显的过度生长。本研究对32?309个来自Qpct+/+Qpct ?/?小鼠胎盘的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利用snRNA-seq技术鉴定了13个细胞群(包括8880个Qpct+/+细胞和13?577个Qpct ?/?细胞),并通过scRNA-seq技术识别出20个细胞群(包括6567个Qpct+/+细胞和3285个Qpct ?/?细胞)。此外,本研究观察到Qpct?/?小鼠中促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在E15.5的Qpct ?/+Qpct ?/?小鼠的蜕膜层和迷宫层中,血管数量显著增加。此外,在蜕膜层、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多种受体-配体对的相互作用增强,促进了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母本Qpct缺失可导致胎盘和胚胎的表型特征发生改变,并促进小鼠胎盘中血管的生成。

关键词组:谷氨酰基环化酶Qpct基因敲除小鼠;胎盘;单细胞测序;过度生长;血管生成

Correspondence

Correspondence: Seeing the macro in the micro: a diffusion model-based approach for style transfer in cellular images

Jiayi CAI, Yong HE, Feng LIU, Byung-Ho KANG, Xuping FENG

DOI: 10.1631/jzus.B2500012 Downloaded: 183 Clicked: 240 Cited: 0 Commented: 0(p.609-612) <Full Text>   <PPT>  24

Chinese summary   <3>  见微知著:基于扩散模型的细胞图像风格迁移方法

蔡家一1,何勇1,刘峰2,姜秉昊3,冯旭萍1
1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中国杭州市,310058
2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南京市,210095
3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香港,999077
摘要:细胞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其内部结构展现出微观世界的无穷奥秘。细胞图像则可为我们提供一扇探索和理解这些结构组成与功能的奇妙窗口。将科学图像与艺术表达相结合,能进一步拓展图像在科普传播和跨学科应用中的潜力。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扩散模型的细胞图像风格迁移方法,将科学的严谨性与艺术的表现力相融合。该方法利用免训练的大规模扩散模型,将细胞图像中复杂的形态和纹理特征与多样化的艺术风格相结合,通过引入去噪扩散隐式模型(DDIM)反演、自适应实例归一化(AdaIN)、自注意力风格注入以及注意力温度调控等关键技术,在增强视觉表现力的同时,确保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相关研究结果展示了该策略在跨学科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为细胞图像的可视化和科普传播增添了更具美学和故事性的表现力。

关键词组:细胞图像;风格迁移;扩散模型;艺术表达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38 Zheda Road, Hangzhou 310027, China
Tel: +86-571-87952783; E-mail: cjzhang@zju.edu.cn
Copyright © 2000 - 2025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