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Issue: <JZUS-B>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 (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ISSNs 1673-1581 (Print); 1862-1783 (Online); CN 33-1356/Q; started in 2005,Monthly.


JZUS-B is an international "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reviewed-Journal indexed by SCI-E, MEDLINE, PMC, BA, BIOSIS Previews, JST, ZR, CA, SA, AJ, ZM, CABI, CSA, etc., and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t mainly covers research in Biomedicine,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etc.

Impact factor: 1.099 (2011), 1.108 (2012), 1.293 (2013), 1.278 (2014), 1.303 (2015), 1.676 (2016), 1.815 (2017), 1.879 (2018).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

ISSN 1673-1581(Print), 1862-1783(Online), Monthly

   Cover:  <35>
      
Contents:  <23>

<<<                         CONTENTS                         >>>


Special column on the "Top 10 Academic Advances of Young Scholars at Zhejiang University"
Guest Editor-in-Chief: Yunmin CHEN

Reviews

Review: Implications of bacteria‒bacteria interactions within the plant microbiota for plant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Giovanni Davide BARONE, Yaqi ZHOU, Hongkai WANG, Sunde XU, Zhonghua MA, Tomislav CERNAVA, Yun CHEN

DOI: 10.1631/jzus.B2300914 Downloaded: 543 Clicked: 896 Cited: 0 Commented: 0(p.1039-1054) <Full Text>   <PPT>  50

Chinese summary   <8>  植物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细菌互作对植物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

Giovanni Davide BARONE2,周雅琦1,汪宏凯1,徐孙德1,马忠华1,Tomislav CERNAVA3,陈云1
1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作物病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杭州市,310058
2格拉茨大学生物学研究所,奥地利格拉茨,8010
3南安普顿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部生物科学学院,英国南安普顿,SO17 1BJ
摘要:化学农药防治是当前农业生产中防治作物病虫害最主要的措施,对粮食安全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有害生物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利用有益农业微生物资源控制作物有害生物被认为是替代化学防治的可持续举措之一。植物微生物群落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作用,其中部分微生物具有开发为微生物农药和肥料的潜力。全面解析微生物群落中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生态功能,对合理利用微生物菌落的功能来维持植物的健康和生产力至关重要。本综述重点关注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细菌之间互作机理及其在不同环境下对作物发育与健康的影响,并强调如何通过调控这种互作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以及小分子物质和信号调控通路在细菌-细菌相互作用中的关键作用。本文列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菌代谢产物介导细菌-细菌互作的典型案例及其互作机制。未来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微生物群落中各种二元互作方式整合到整个微生物组的复杂模型中,以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群落中各组分间的互作机理,为更好地利用农业有益微生物资源解决作物病虫害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组: 植物微生物组;细菌-细菌互作;植物病原物;农作物生产;分子机理

Review: Input-output specific orchestration of aversive valence in lateral habenula during stress dynamics

Taida HUANG, Xiaonan GUO, Xiaomin HUANG, Chenju YI, Yihui CUI, Yiyan DONG

DOI: 10.1631/jzus.B2300933 Downloaded: 878 Clicked: 1200 Cited: 0 Commented: 0(p.1055-1065) <Full Text>   <PPT>  29

Chinese summary   <10>  压力动态过程中负性情绪在外侧缰核的"输入-输出"特异性整合

黄泰达1,2,3,4,郭肖楠2,黄小敏4,易陈菊4,5,6,崔一卉2,3,董一言1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与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中国义乌市,322000
2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中国杭州市,3100058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中国杭州市,3100058
4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科研中心,中国深圳市,518107
5广东省脑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中国广州市,510080
6深圳市中药活性物质筛选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中国深圳市,518107
摘要:压力是抑郁障碍的主要风险因素,通过在特定的脑区和神经环路产生持久的功能异常,进而导致抑郁发作。在压力积累的动态过程中,外侧缰核是大脑众多区域中处理负性情绪信息的关键枢纽,因此被认为参与抑郁症发病。外侧缰核的神经元整合了不同上游脑区输入的负性情绪效价,其中有多个上游脑区选择性支配外侧缰核内侧部或外侧部。与此同时,外侧缰核的亚区通过投射到下游不同的中脑靶区,进行负性情绪效价的分配,并且形成反馈神经环路。尽管已有这些进展,但是在压力诱发抑郁样状态的发病过程中,以外侧缰核为核心的神经环路时空动态机制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本综述试图提出一个理论框架,描述外侧缰核通过"输入-输出"特异性的神经元架构进行负性情绪效价的整合。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研究揭示了外侧缰核具有一种在生理情况下响应多种压力刺激的"赫伯可塑性",能够通过特定的上游输入促进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进而因果性地编码慢性压力的经历和驱动抑郁的发生。综上所述,外侧缰核神经环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将为抑郁症的早期干预和神经环路特异的抗抑郁疗法带来曙光。

关键词组:外侧缰核;神经环路;厌恶;压力动态;抑郁样状态;头对头对比

Mini-review

Review: Energy deprivation-induced autophagy and aggrephagy: insights from yeast and mammals

Siyu FAN, Yingcong CHEN, Weijing YAO, Cong YI

DOI: 10.1631/jzus.B2300884 Downloaded: 596 Clicked: 935 Cited: 0 Commented: 0(p.1066-1070) <Full Text>   <PPT>  54

Chinese summary   <10>  从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解析聚集体自噬和能量匮乏诱导的自噬

范思雨,陈颖聪,姚伟静,易聪
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国杭州市,310003
摘要:作为细胞内重要的物质降解途径,自噬在维持细胞稳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相较于物质匮乏诱导的自噬,我们对能量匮乏诱导自噬的分子机制和生理病理意义的认识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实验室主要探究细胞如何感知能量匮乏并启动自噬发生。通过酿酒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两种模式生物,我们发现在能量匮乏诱导的自噬发生中,细胞的活性氧(ROS)、DNA损伤感受器Mec1和线粒体有氧呼吸是必需的。本文旨在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总结,并提出该研究领域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

关键词组:自噬;葡萄糖饥饿;固态聚集体自噬;含TCP1伴侣蛋白亚基2(CCT2)

Regular papers

Deciphering odontogenic myxoma: the role of copy number variations as diagnostic signatures

Aobo ZHANG, Jianyun ZHANG, Xuefen LI, Xia ZHOU, Yanrui FENG, Lijing ZHU, Heyu ZHANG, Lisha SUN, Tiejun LI

DOI: 10.1631/jzus.B2400081 Downloaded: 311 Clicked: 674 Cited: 0 Commented: 0(p.1071-1082) <Full Text>   <PPT>  51

Chinese summary   <10>  拷贝数变异:牙源性黏液瘤的新型诊断标志物

张奥博1,2, 张建运1,2, 李雪芬2,4, 周侠3, 冯艳蕊2,4, 朱丽静1,2, 张荷钰2,4, 孙丽莎2,4, 李铁军1,2
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科 /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北京市, 100081
2中国医学科学院口腔颌面部肿瘤精准病理诊断创新单元(2019RU034), 中国北京市, 100081
3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 中国北京市, 100081
4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 中国北京市, 100081
摘要:由于牙源性黏液瘤(OM)缺乏可靠的分子标志物,拷贝数变异(CNV)检测有望为诊断复杂病例提供更为客观的手段。本研究通过多区域显微切割技术,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基因组分析,绘制了OM的CNV图谱,并将其与牙乳头(DP)、牙囊(DF)及牙源性纤维瘤(OF)进行对比分析。在93.75%(30/32)的OM病例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独特且高度一致的CNV特征,表现为染色体4、5、8、10、12、16、17、20和21的拷贝数增加。该CNV特征与DP、DF和OF中观察到的CNV存在显著性差异。KEGG分析显示,OM中的CNV与钙信号通路和唾液分泌通路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而GO富集分析则揭示其与肿瘤黏附、牙发育及细胞增殖等通路相关。最后,通过CNV分析,我们成功鉴别出一例在OM与OF之间存在争议的病例,并最终确认为OM。本研究为OM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分子标志,并为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组:牙源性黏液瘤;拷贝数变异;牙源性纤维瘤;牙源性纤维黏液瘤;诊断标记物

Efficient genome editing in medaka (Oryzias latipes) using a codon-optimized SaCas9 system

Yuewen JIANG, Qihua PAN, Zhi WANG, Ke LU, Bilin XIA, Tiansheng CHEN

DOI: 10.1631/jzus.B2300899 Downloaded: 574 Clicked: 903 Cited: 0 Commented: 0(p.1083-1096) <Full Text>   <PPT>  59

Chinese summary   <14>  基于密码子优化的SaCas9系统高效编辑青鳉(Oryzias latipes)基因组

蒋月雯1, 潘启华2, 王志1, 陆可1, 夏必琳1, 陈天圣1,2
1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农业农村部淡水动物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武汉市, 430070
2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现代鳗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东海健康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 中国厦门市, 361021
摘要:CRISPR-Cas9系统属于II型CRISPR/Cas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编辑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生物体中,但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Cas9(SpCas9)体积较大(4.3 kb),因此使用载体传递较为不便。本研究利用密码子优化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as9(SaCas9)系统进行了青鳉(Oryzias latipes)的tyroca2pax6.1基因编辑。SaCas9片段(3.3 kb)要小,所需的原型间隔相邻基序(PAM)序列为5'-NNGRRT-3'。此外,本研究还利用tRNA-sgRNA系统在体内和体外转录表达功能性sgRNA,经SaCas9和tRNA-sgRNA的组合编辑青鳉基因组中的tyr基因。实验结果表明,SaCas9/sgRNA和SaCas9/tRNA-sgRNA系统均能有效编辑青鳉基因组,而PAM序列是该系统进行有效编辑的关键部分。此外,tRNA还能使sgRNA受巨细胞病毒等常见启动子的控制,从而提高系统的适应性。本研究还发现,CMV-SaCas9-tRNA-sgRNA-tRNA一体化结构在青鳉基因编辑中同样能发挥作用。综上,经密码子优化的SaCas9系统为编辑青鳉及潜在的其他鱼类基因组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工具。

关键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as9(SaCas9);青鳉;转运核糖核酸(tRNA);基因编辑;酪氨酸酶(tyr);眼皮肤白化病2型(oca2);配对盒基因6.1(pax6.1

Co-culture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tumor spheroids on a heterogeneous multilayer paper stack

Yuanyuan XIE, Xiaoyan YANG, Rong PAN, Lixia GAO, Ling YU

DOI: 10.1631/jzus.B2300617 Downloaded: 555 Clicked: 800 Cited: 0 Commented: 0(p.1097-1107) <Full Text>   <PPT>  50

Chinese summary   <10>  自然杀伤细胞与肿瘤球在多层纸基堆叠支架的共培养

谢媛媛1,杨晓艳1,潘茸1,高丽霞2,余玲1
1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清洁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发光分析与分子传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重庆市,400715
2重庆文理学院药学院 / 创新靶向药物国际研究院, 创新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重庆市, 402160
摘要:多层纸基堆叠支架细胞培养体系作为一种三维(3D)体外细胞培养平台,已被用于评估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纸基堆叠支架的共培养模型,用于模拟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从内皮层向肿瘤细胞球体迁移并发起攻击的过程。该共培养体系由三层结构组成:底层为肿瘤细胞球体层;中间层为模拟肿瘤间质的侵袭层;顶层为内皮细胞层。NK-92细胞悬浮于培养体系上方的培养基中。经过2天的共培养后,我们观察到NK细胞与肿瘤细胞球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此外,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发现NK-92细胞能够穿过内皮层,在肿瘤细胞球体内部不同深度处浸润,形成肿瘤浸润NK细胞(TINKs),这表明该共培养模型成功模拟了NK细胞向实体肿瘤组织浸润的过程。该多层纸基共培养体系在涉及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模型研究中具有应用潜力,为探索两种细胞间动力学相互作用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组:多层堆叠纸基;共培养;肿瘤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人自然杀伤细胞;迁移

Correspondence: Olig2+ single-colony-derived cranial 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chieve improved regeneration in a cuprizone-induced demyelination mouse model

Deqing PENG, Ruijie LU, Leyao L, Qing YAO, Kaichuang YANG, Yunfeng XU, Xiaoming FENG, Ruolang PAN, Yuyuan MA

DOI: 10.1631/jzus.B2300790 Downloaded: 597 Clicked: 1224 Cited: 0 Commented: 0(p.1108-1114) <Full Text>   <PPT>  44

Chinese summary   <12>  Olig2+单克隆颅骨间充质干细胞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PZ)诱导的小鼠脱髓鞘模型中促再生作用研究

彭德清1, 卢睿杰2, 吕乐瑶2, 姚情3, 杨开创1, 徐云峰4, 冯小明4, 潘若浪5, 麻育源1
1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康复中心, 神经外科, 中国杭州市, 310014
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国温州市, 325035
3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中国温州市, 325035
4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中国嘉兴市, 314001
5浙江省细胞药物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杭州市, 311122
摘要:多发性硬化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脱髓鞘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了颅骨间充质干细胞(cBMMSC)和Olig2+单克隆来源cBMMSC(sc-cBMMSC)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PZ)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小鼠模型中的作用。通过尾静脉输注cBMMSC和Olig2+ sc-cBMMSC,剂量为1×106个细胞每100微升磷酸盐缓冲液(PBS),每周一次,给药两周。治疗完成一周后,对每组小鼠进行相关指标评估。结果表明,cBMMSC移植可显著提高CPZ诱导的脱髓鞘小鼠在转棒、悬挂和水迷宫试验中的能力;抑制小鼠外周血和中枢神经系统中TNF-α、IL-1β和IL-6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此外,小鼠病理结构也得到改善,具体表现在髓鞘得到显著恢复,以及Olig2和Syn表达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与cBMMSC相比,Olig2+ sc-cBMMSC更为显著地改善了CPZ动物的行为学、髓鞘修复和神经细胞再生。这些发现表明,颅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在脱髓鞘中具有修复作用,这可能归因于其对少突胶质细胞的免疫调节和保护。Olig2+ sc-cBMMSC移植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的异质性应被考虑和利用以提高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组:颅骨骨髓;单克隆;间充质干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脱髓鞘

Correspondence: Autophagy receptor-inspired chimeras: a novel approach to facilitate the removal of protein aggregates and organelle by autophagy degradation

Liwen WANG, Huimei LIU, Lanfang LI

DOI: 10.1631/jzus.B2300853 Downloaded: 497 Clicked: 801 Cited: 0 Commented: 0(p.1115-1119) <Full Text>   <PPT>  44

Chinese summary   <12>  自噬受体激发嵌合体:一种通过自噬降解促进蛋白质聚集体和细胞器去除的新方法

王丽雯1, 刘惠美2, 李兰芳1
1南华大学药学院药物药理研究所, 中国衡阳市, 421001
2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 中国衡阳市, 421001
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聚集体在大脑神经元中缓慢积累。虽然自噬在降解蛋白质聚集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尚无有效且广泛适用的方法来降解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蛋白质聚集体。最新研究表明,合成的自噬受体启发的靶向嵌合体(AceTAC)作为降解剂可将选择性自噬受体-p62的LC3相互作用区(LIR)结构域与抗体结合,AceTAC降解剂可选择性靶向分解不同的蛋白质聚集体(例如mHTT、TDP-43和Tau)。此外,这些降解剂可靶向包括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和内质网在内的细胞器。综上,基于自噬的靶向降解剂AceTAC可作为一种有效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方法。

关键词组:合成自噬受体;自噬;p62;蛋白质聚集:细胞器

Correspondence: Residual hyperglycemia after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 patient with severe copper sulfate poisoning

Ting LI, Yuan-qiang LU

DOI: 10.1631/jzus.B2400305 Downloaded: 260 Clicked: 497 Cited: 0 Commented: 0(p.1120-1124) <Full Text>   <PPT>  50

Chinese summary   <9>  一例急性硫酸铜中毒患者成功救治后持续高血糖分析

李婷1,2,陆远强1,2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中国杭州市, 310003
2我省理化与增龄损伤性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杭州市, 310003
摘要:硫酸铜中毒虽然比较罕见,但却能导致包括胃肠道损伤、溶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横纹肌溶解,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在内的多种严重症状。目前的研究缺乏对硫酸铜毒性长期后遗症的探索。本病例报告介绍了一名17岁女性患者,在口服大量硫酸铜溶液后,先后出现了剧烈呕吐、腹部疼痛、溶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症状。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洗胃、血浆置换、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以及支持性治疗。尽管经过及时抢救,该患者急性毒性反应得到有效控制,但患者出现了难以控制的高血糖,并需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本病例强调了对硫酸铜中毒患者长期并发症监测的重要性。

关键词组:硫酸铜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高血糖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38 Zheda Road, Hangzhou 310027, China
Tel: +86-571-87952783; E-mail: cjzhang@zju.edu.cn
Copyright © 2000 - 2025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